他是老師,又是慈父;他是師長,又是朋友。他常說,老師有尊重學生,對學生有愛心,有“童心“,有耐心,滿足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,善于發(fā)現(xiàn)學生的閃光點,才能融洽師生之間的情感,構(gòu)建和諧的教學關(guān)系。從教十九余載,他總是把學生的身心健康、快樂成長放在位。無論是在課堂上,還是在教室外,他都是學生的良師益友。他是榮獲2013年度湖北省屆“學生喜愛的好老師----我市園林三中新選調(diào)的教師左燕軍。
有人說,當老師不易,做學生喜愛的好老師更難。這話一點不假。左燕軍原是竹根灘鎮(zhèn)初級中學教師,也是7、8、9年級多年的班主任。他所帶班級的學生大多是住讀生,學生都有十二、三歲,自理能力差,為了讓孩子們既無憂無慮的生活,又專心專一的學習, 左老師成了在校學生生活的“主婦”。一日三餐,他都要等學生吃完之后自己才回家吃飯。清晨起來,天氣突變,很多孩子都曾穿過他從身上脫下的帶著體溫的衣服。中午,他很早來到教室,和學生們交談,幫助學困的學生補習。晚上,他在學生寢室前守候到很晚,直到孩子們都睡著了才肯回去休息。
學生張某原來別喜歡上網(wǎng)打游戲,學習興趣低,還拉一幫同學和他玩。去年秋季開學,張某升入八年級左燕軍所帶的班級,左老師主動地接近他,多次和他交心談心,了解其興趣愛好,學習狀況及家庭情況等。得知張某產(chǎn)生厭學情緒源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,很少過問關(guān)心自己的生活和學習。左老師一面對他進行耐心教育和細心開導(dǎo),一面在生活上和學習上給予很多幫助。還積與張某的父母取得聯(lián)系,隔三差五用自己的手機讓家長與孩子通話。不久,張某學習興趣濃了,身上那些壞毛病改了,學習成績也穩(wěn)步上升了,還參加了學校體育隊。
“想學生之所想,急學生之所急,他把所有的愛全都給了學生。”這是初級中學全體師生們對左燕軍的高度贊譽。
學生關(guān)某的父親很早去世了,母親體弱多病,家庭經(jīng)濟拮據(jù)。其母親曾萌發(fā)讓孩子輟學的念頭。為了不讓關(guān)某失學,左老師多次家訪,做其家長的思想工作。隨后,向?qū)W校提出申請,免去了孩子的一切入學費用,還自己掏錢為其買了個新書包。孩子交不起生活費,左老師自己掏錢為其墊付。孩子學習基礎(chǔ)差, 左老師常常利用雙休日為其補課。關(guān)某畢業(yè)時在給左老師的信中寫道:“我不是您的學生,但您卻是我敬愛的老師,是您給了我面對生活中困難和挫折的勇氣,謝謝您,老師!”
“作為教師,要得到學生的喜愛,需要教師用優(yōu)良的品德感染學生,用規(guī)范的言行感化學生,用豐富的知識引導(dǎo)學生,讓每一位同學從內(nèi)心里佩服老師, 那么老師才有凝聚力、感召力。”這是左燕軍做一名學生喜愛的好老師的經(jīng)驗之談。
談起左老師樂于施教,同學們這樣說道,“他一個默許的眼神,一絲會意的微笑,一次輕輕的點頭,會讓我們在學習中如沐春風、興趣盎然。一個貼近的情境引入,一句挑逗的話語,一種和諧的學習方式,會使我們心領(lǐng)神會、學習效果倍增!”。
一杯普通的牛奶喝起來不怎么爽口,但在其中加點兒巧克力,那將潤喉沁心、爽口無比!這是左老師樂于施教的奧妙。
在平常的教學中,他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,力求把握這樣幾點:“你要講什么?”、“你要給誰講?”、“你要怎樣講?”。每一節(jié)課務(wù)必達到“講清一條線索、理清一個框架、突出一個重點、化解一個難點、出現(xiàn)一個亮點”的效果。
左燕軍認為,老師所做的工作說到底其實是一種服務(wù)。服務(wù)的對象是學生,是要與學生多接觸。要我們對學生以誠相待,以愛相擁,會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心與心相通的橋梁。
基于這種認識,他在為學生創(chuàng)造良好的成長條件的同時,把工作重點放在激發(fā)學生的內(nèi)在因素,調(diào)動一切有利因素,讓每個學生都能躍躍欲試、體驗成功。
上個學期, 左老師召開一次主題班會,主題是“馳騁--我的舞臺”。他邀請了部分 家長與 老師參加。其中以朗誦、小品、書法美術(shù)現(xiàn)場展示,歌曲、魔術(shù)、小常識簡介、互動游戲等方式呈現(xiàn)。由學生主持,采用舞臺表演式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,讓許多家長和 老師對孩子們的表現(xiàn)刮目相看。
左燕軍不是學生喜愛的好老師,還是同事認可的好榜樣。近幾年來,他先后撰寫的論文《讓我們從尊重與信任開始》、《新課程挑戰(zhàn)教師閱讀》分別獲市一、二等獎,《做一個幸福的人民教師》在中國教育科研學會評選中獲二等獎。在市教研室組織的“三優(yōu)”評比中,他的優(yōu)質(zhì)課《你今年幾歲了》,論文《新角色的扮演新方式的重建》均獲市二等獎。在全國初中數(shù)學競賽中所輔導(dǎo)的學生獲二等獎。2012年在開展的“課內(nèi)比教學,課外訪萬家”活動中獲市“先進個人”稱號。